首页 > 资讯 >

安道:《从土地到目的地》总起篇—打造未来目的地新形态

时间:2022-11-01 18:29  来源:第一视觉  作者:佚名

一个称之为目的地的地方,需要创造一个独特的概念,旨在激发和愉悦。这里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活、工作的机会、多样的娱乐和学习的环境。从城市、乡村、景区、工作场所、购物空间到社区,皆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目的地。

目的地的打造,没有固定的方法与手段,也没有标准的风格与形式。独一无二的体验才是核心,而不变的原则是寻找场所下的精神和灵魂,它可能是人文的,也可能是独特地理和生态的。基于场所的精神和灵魂,从而关注和创造属于那片土地的未来。

 

1.引言

大部分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成功,具有一种巧妙的指向性。

我们都曾在著名电影《阿甘正传》中欣赏过这样的桥段:人生就像羽毛,充满着随机漂浮般的漂浮,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乐趣。——作为某一时刻的生活方式,“无所目的”或许可以成为令人羡慕的生命状态。

但是,在大多数人类正在发生、有所期望的事业或事件活动中,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把赌注押在漫无方向、随机概率的状态而获得成功。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成功,具有一种巧妙的指向性。

土地开发,是人类最昂贵、最复杂的商业行为之一。然而在过去二十年“猪都能被吹飞”的时代,市场的膨胀掩盖了战略和战术上的策略指向。市场曾经造成一种暂时的假象:土地是黄金,土地只要拿下就能成功,土地只要随波逐流搞搞开发就能产生丰厚回报。

而如今,你看看那些拿了地、贷了款、被深度套牢的开发机构,就知道游戏规则早已悄然巨变——缺乏策略、缺乏技巧、缺乏指向性的开发行为,失败的概率正在成倍扩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世界总有一些经过精心打磨的场所,令人追逐和向往。它们跳脱了区位的约束,跳离了均质的天平,跳出了功能的限定,成为价值集中释放的“目的地”。

在我们接下来的一系列研究课题中,我们把这种具备复杂成功要素的土地价值指向,以及相应的策划设计和运营行为,称之为“从土地到目的地”。

 

2.何为“目的地”?

在人类对建成环境的追求中,将特定有限的土地资源赋予巧妙的价值设定,激发不同类型复杂行为需求的空间和场域。

目的地,英文叫做destination,释义非常简单,就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地方”。

但是追究起来,这个词又有着非常深奥的内涵。我们究竟想要到达什么地方呢?人类对“目的地”的选择和判断,既包含了对客观世界的现实追求,也暗示着主观世界的精神向往。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一步理解它。

首先,“目的地”与我们日常场所轨迹的较大区别,在于它有一种指向性——人们出于某种目的,专程为此而来。比如我们日常去餐厅吃饭,餐厅本身不是目的地,但如果你很想去品鉴一家网红餐厅,或者出于某个目的(比如周年聚会)去体验这家餐厅,那么,这个被选择的场所本身就是成为目的地,为了来到这个目的地,我们会精心筹划、打扮自己,期待它的出现。

再比如,我们去商场随便买一个手机,商店本身不是目的地,但是选择某个日子(比如发布会)到充满设计感的Apple门店里去购买手机新品,这里就变成了目的地。所以,目的地总是比承载我们日常轨迹的场所有着更强烈的被选择性。

其二,目的地往往不能在常规的场所类型学上简单归类,但可以基于某些原型基础不断进化而成。

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理论,曾经将功能区分作为实践准则,进而确立起不同类型的逻辑和标签。但是在日益复杂交织的世界里,单一的类型越来越无法促成一个丰满的目的地。比如我们去商场可能不是购物,而是聚餐或者运动。我们去办公室也不一定是工作,而是学习和社交……从现象上说,目的地总是伴随着某种类型(或功能)的解除约束或需求叠加而得以确立。

至此,我们将研究对象“目的地”定义为“在人类对建成环境的追求中,将特定有限的土地资源赋予巧妙的价值设定,激发不同类型复杂行为需求的空间和场域。”

不论是作为娱乐目的地的迪斯尼主题公园,作为消费目的地的上海天安千树,作为工作目的地的杭州天目里,作为城域目的地的良渚文化村……它们无一例外都能够将既有的功能原型赋予意想不到的混合性和多样性,不断吸引人们来到这些地方。

 

3.“目的地”意义所在

“目的地”的现实意义,是在于残酷的选择和竞争中,获得价值集中效应。

土地是一种基于稀缺的“原料”,土地只有经过开发才有价值——让原本不太具备目的地特征的土地,产生某种引力效应,从而提高生活的品质和价值,实现未来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是打造目的地的意义所在。

或曰,“目的地”的现实意义,是在于残酷的选择和竞争中,获得价值集中效应。

从两个方面看:信息科技的社会化应用、市场的局部收缩和精确化,是加强“目的地”价值集中性的两个关键因素。

假设市场无限膨胀,目的地的效应不会那么明显。比如某时某地有十个餐厅,以及一千个需要吃饭的顾客,那么每个餐厅总有随机分配的客源能够维持。然而,如果餐厅数量不变,客户减少到五百、两百,怎么办?再如果,信息化的网络评价和传播加剧了竞争的极差,会出现什么结果?我们会发现,有限的客户资源绝非均质分配,某一两个具有网红吸引力的餐厅门庭若市(排着长队等位),其他餐厅则客源稀少、处于亏本状态。两个场所甚至仅仅一墙之隔。

以杭州天目里而言,这里不分四季总有海量的人流驻足,而近在咫尺的隔壁园区,商业人气落差巨大;再以阿那亚国际社区而言,这里熙熙攘攘不断上演着事件,而同样拥有海岸线的其他社区,未必有这么好的人气。也就是说,人们正在“直奔”某些地方,而严重忽视其他属性接近而吸引力不足的区域。

 

4.“目的地”设计原型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中,目的地有七类基本的原型,我们会逐一展开它们的研究和分析。

这7个原型不是简单的类型化,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交织和影响,但是从原型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目的地产生地必要条件和可能性。它们分别是:

(1)家庭目的地

Family Destination

家庭目的地旨在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个超越预期的度假场域:在临近的都市生活圈,在与家人或朋友的相伴中,体验与自然、艺术、运动、兴趣结合的闲暇休憩时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地方独有的文化、生态、故事和习俗。

如何在透过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探索“向往的生活”?如何透过体验的内容讲述好地方的故事?是家庭目的地面临的首要问题。

 

东海文化探索公园,将东海文化转化为艺术的内容和游戏

 

(2)节庆目的地

Festival Destination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预言:“未来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唯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节日才把不同的人连接起来。”因而,节日和庆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戏剧节、音乐节、时装艺术节、海报设计节、艺术策展、沙滩露营节……每一个节日、每一场庆典背后,都是一场关于“发生故事,留下回忆”的体验。如何通过节庆目的地加深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让短暂的过客和长久的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是打造社交目的地首当其冲的课题。

 

阿那亚候鸟300艺术节: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小实验

 

(3)社交目的地

Social contact Destination

社交目的地承载着人们追逐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交生活。人们在这里不仅解决交流互动、聚餐茶话、逛街购物、充电学习、运动健身等需求,还能邂逅集市、艺术、以及美丽的风景。

越来越多的社交目的地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天目里这样具有强烈文化特征和高品位环境体验的都市绿洲一步步成长为新的社交目的地,成都玉林芳沁街的Standard Nerds Club乒乓球俱乐部将传统的桌球运动变成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社交场所,社交目的地如何与当下的生活与流行的趋势结合?是思考社交目的地的切入点之一。

(4)研学目的地

Research Destination

研学目的地是让孩子和不断学习的成人,沉浸于体验周围的世界,观察那些真实而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让孩子们置身于地方遗产、文化、景观以及机遇和经历之中,并将其作为学习语言文学、数学、人文、生态、工业、历史、社会研究、科学等其他科目课程的基础。

研学目的地旨在提供一种巨大的场域,让人们去实践并开展研究,让学习不仅仅是达到目的地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结合目标和乐趣的东西,一种在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中能享受的东西。

 

澥小白自然学校:沉浸式的乡村学习体验

 

(5)自然疗愈目的地

Natural Healing Destination

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生活使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引发的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如何恢复身心纯真健康?自然疗愈目的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

自然目的地是将天然的山川、河流、植物、动物、日光、明月、清风作为疗愈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自然疗愈目的地,总能带来自然的能量和灵感。

 

曹山未来城:悬浮于湖泊与森林之上的“生活后湾”

 

(6)栖居目的地

Inhabit Destination

选择在哪儿栖居,实际是选择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象。若人的日常只是“三点一线”和吃饭睡觉,那城市里的家便只是落脚地。

理想的栖居目的地,不能离自然太远,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从伦敦的芭比肯到今天的未来社区,人们渴望惬意的田园理想生活,也渴望有着能满足每一个人关于生活、娱乐、工作、购物、学习等具体空间和内容。

(7)可持续发展目的地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tination

可持续性目的地是对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的双重考量。在对当地的经济做出贡献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们的到来对于环境以及当地人文造成的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圈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拥抱低碳和可持续的所有积极因素,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将低碳策略融入永续发展的目标,促使当地的产业以及本土经济得到永续发展,创造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世界。

 

嘉兴喜悦公社,成功地试探了从近郊农场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可行性

 

在未来的一系列研究文献中,安道和它的伙伴们将集中解析7类“目的地”设计原型的演变,它们显然已经验证:成功的目的地需要精准的设计和策划。虽然设计本身不能直接确保目的地的成功,但是设计与某些复合行为的搭载,促成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一座获得成功的目的地,都存在某种“设计效应”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化学反应。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章